我县召开上半年经济工作总结分析会
阅读:861次2015-11-04
本报讯(记者孙泰雁)8月7日,
我县召开上半年经济工作总结分析会。县四大班子领导、县直部门、各乡(镇)管委会负责人参加会议,并做工作汇报。县领导刘伟、游大庆、弓俊林、雷秦国分别就各乡(镇)工作、旅游、城建等方面工作进行点评,刘凯宇通报了全县2014年综合考核情况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情况。县长武晓花主持会议,县委书记郝向明作重要指示。
今年以来,我县围绕省、市“项目提质增效年”的要求,为确保今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,进一步强化投资拉动作用,确定了固定资产投资任务76亿元,增长16.5%的目标任务。1至6月,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.6亿元,完成年度任务的52.1%,同比增长23.5%,全市排名第三。项目建设“六位一体”任务中的储备、签约、落地、开工、建设、投产全部超过序时进度,各项排名均居全市前茅。
上半年,我县成功争取到了全省首批“千县万村”试点县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;侯城乡全员上手抓项目全面启动广誉远迁建项目;北汪乡采取公司化托管模式,对整个旅游区进行管理,发展智慧旅游,引领全县乡村旅游发展;住建部门两个月完成孟母岛建设,园林、林业、交通等部门开展南山三期、园林城市创建等工作成效显著;发改、财政等综合部门统筹协调的能力,安监、环保、公安等部门应急响应的能力值得肯定。全县各部门及乡(镇)抓项目主动性进一步提高,各乡(镇)管委会及县直部门抓项目的积极性、主动性逐步增强,通过连续4个月的密集培训与调度、考核,各乡(镇)摸索出了项目推进的有效工作方法,建立完善了项目推进的体系与办法。从4月份开始考评时得分普遍在60分左右,上升到6月底12个乡(镇)中有9个乡(镇)管委会得分均达75分以上,胡村镇更是6月底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;在今年的144项重点工程建设中,我县的项目投资主要依靠3亿元以下的中小项目拉动,119个3亿元以下的中小项目,上半年完成投资22.9亿元,占到上半年完成投资的67%,中小项目的推进速度好于大项目的推进速度;从6个月的项目运行情况看,全县重点项目审批环境进一步优化,项目投资审批软环境有了大的改善,从4月份起项目审批手续办理速度明显加快。144项重点工程中,四项手续齐全的66个。
武晓花指出,下半年,全县上下要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明确发展的优势,提升发展信心,逆势而上、顺势而为、乘势而动。要在抓好本土、外来企业两个层面,抓好财政、统计、发改三个入库和要素破解三个方面,全力补增量、促增量。要强化执行力,提高做好工作的专业化、法治化、精细化水平,增强领导经济工作、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。各部门要加强对行业监管,认真做到“管行业必须管安全、管行业必须管信访”,认真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,严防由欠薪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非访事件的发生。
郝向明要求,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客观分析上半年经济工作,在逆境中寻优势,在进步中找不足,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。今年以来,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。从全省来看,受“一煤独大”资源型经济影响,上半年经济困难重重,GDP同比增长只有2.7%,创近年来新低。从全市看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,但所有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。在这样的逆境下,我县的经济指标逆势上扬,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,GDP增速7.3%,高于全市4.7%,全省2.7%,全国7%。
郝向明指出,在成绩面前,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绝不能沾沾自喜,故步自封,一定要在进步中看到不足。今年以来,全县项目推进、工程建设,较之往年不够理想,去年开工的多个项目到今年仍然进展缓慢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一是个别部门领导责任意识较差,不作为、慢作为、假作为;二是担当精神不足,不愿接触矛盾、不敢直面问题,怕事、躲事;三是本领恐慌,新办法不会用、老办法不管用、硬办法不敢用、软办法不顶用,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,甚至不会干了。
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下半年工作任务,因势而谋,乘势而上,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。任何时候,都要把发展紧紧抓在手上,在当前的形势下,这一点更为重要。过去有问题,要好好表现。过去没有问题,更应该好好干。发展永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,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,归根到底要靠发展。项目建设是发展的重要抓手,必须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。新常态下,要遵守政治规矩,要和县委保持一致,要确保政令畅通、令行禁止。下半年,在工业上,全县要紧紧抓住研发中心这个平台,通过与中国五金协会、中国铸造协会深度合作,中国玛钢之都授牌、专家团队引进、全国性的展览交易等举措,进一步引领玛钢行业实现整体上档升级。在现代农业上,要以金谷农投项目为引领,研究总结北六门土地托管的做法,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,逐步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路子。在营销模式上,强化互联网思维,大力发展“互联网+”,力争早日建成山西国际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。
郝向明特别强调,下一步我县将一如既往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干部能上能下的政策规定,坚持“干好的一直干,干不好的随时换”,继续深入推进“三个一批”工作。对不作为、慢作为、假作为的干部要坚决调整,对不想负责、不愿担责的干部要加强教育,对不愿担任现职的干部要及时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