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文山西】人说山西好风光
阅读:1604次2015-11-05
“人说山西好风光,地肥水美五谷香,左手一指是太行,右手一指是吕梁”,这是大学声乐课唱过无数次的山西民歌,乘着歌声的翅膀,脑海中曾经无数次的想象过,歌里面描绘的山西风光。再后来改教旅游,更是无数次的提及山西,这个当之无愧被称作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方。中国上古时期三位帝王尧、舜、禹均建都这里,目前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,难怪旅游界的朋友说:“十年中国看深圳,百年中国看上海,千年中国看西安,五千年中国看山西”。
旅行和人生一样,也是讲缘分的。或许是缘分未到,如此极具人文魅力的地方,我却从未踏足。很多时候,相遇或许是一种偶然,许多的人和事,总是在不经意途经岁月的一个节点结缘。就好像有些人,不早不晚,远远的来,静静的看,不管隔着万水千山,心灵相通的感觉却是那么亲切的喜欢。终于在金秋送爽的十月,又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,带着我与闺蜜两对母子,自驾一千二百多公里,短暂的领略了一番山西美丽的自然人文风光,结下与一座城池的浅浅情缘。这一生,没有什么比结缘更美好的事情,与友结缘,与自然结缘,与一座城结缘……纵然没有太多交集,也会深深铭记。
十月一号,我们还在为去哪儿过长假而烦恼。二号清晨七点,两个疯扯扯的女子,已经迎着满天彩霞,奔驰在去往山西的高速路上。当天人品爆发,除了难得在重庆见到如此灿烂的早霞,而且一路畅通无阻,晚八点顺利到达闺蜜老公修路工程的所在地—山西晋城沁水。
山西的旅游景点实在太多,仅有的三天时间,为了避开密集的旅游人群,我们毅然舍弃炙手可热的热门景点(平遥古城、乔家大院、云岗石窟、悬空寺等)。选择了晋东南,这片仍处于旅游开发初期,却风物迷人的地方游览。除了皇城相府人比较多外,其它都是冷门景点,有的甚至只有三五游人。这样清清静静的行走,是我喜欢的旅行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山西给我的感觉,我想应该是厚重。如同希腊小岛的浪漫,川渝古镇的清幽,山西大院的厚重让你会总在不经意间穿越千年。三天的时间虽短,走过的地方却不少,按檐子絮絮叨叨的行文风格,又将是洋洋洒洒几篇。远行归来,人变得有些懒惰,希腊、湖南、四川还有很多没写完的内容。今天先写段总叙,有时间再慢慢与大家分享,檐子眼中的山西好风光。
一上高速,就见到彩霞满天,旅途愉快的好兆头,停车拍照留念。
(一)秋日童话,美丽乡村
因为闺蜜老公工程部的位置在沁水县,我们得以有机会,品味了一番山西的乡村风光。那一座一座飘着轻烟的村庄,有些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,沉静而孤寂,仿佛在念叨着已经散失的流光。北方的秋,色彩比南国来得绚烂。天空是蓝的,像一块透明的水晶,没有一丝杂色,偶尔几朵白云飘过,更是显得晶莹;山谷是黄的,似是被秋风精心渲染过一般,在阳光的辉映下,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;鱼塘里的水是清澈的,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,让人不忍心打扰它的宁静;田野路边,一丛丛芦苇随风摇曳,黄橙橙的柿子挂满树枝。踏一路的轻盈,置身于这片层林尽染的秋境,诗意的世界涌上心头,看那苍郁雄浑的秋山伫立在时光的荒原上,似乎有无法掩饰的故事,总在眺望的视线中若隐若现。
行走的时光,总是很美,仿佛是一行流动隽美的诗,看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,心灵深处总有阵阵清风拂过,柔柔暖暖的。总有如水的心境漫过,清澈怡人,在风和日丽中滋长。眼前如梦的乡村风光,宛若秋日的童话,不由感慨人生无常,心安便是归处。行走,是心灵的沐洗,以自然的视觉,看清世界,换一种方式让精神突围,在与山水的相处里,懂得了如何跟自我所在的世界相处。
(二)皇城相府,雄姿伟岸
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经筵讲官、文渊阁大学士、历任吏、户、刑、工四部尚书加三级,康熙大帝的老师,《康熙字典》总阅官,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。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,家境殷实,教育得当,因而人才辈出。皇城村陈氏家族中,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,九人中进土,六人入翰林,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,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。
(三)柳氏民居,一段传奇
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土沃乡西文兴村。古村应山势高低,座北朝南,依山傍水而建,占地面积30余亩。是为河东解州镇(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)唐代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散文家,史称“永州司马”的柳宗元之后裔的宅第。当年,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,遭迫害被贬。其亲属为逃避“灭绝九族”之害,便分散躲避。柳氏迁入西文兴的时间大约在唐代元和元年(公元805年)到元和十年(公元815年)之间,此为柳氏家族迁移之一大支系。
坐怀不乱的柳下惠
(四)三都古城,湘裕城堡
这是此行,我最爱的景点。中国人对于古堡的印象多来自国外,特别是欧洲的古堡,那些依傍在山水间的高大石头建筑不仅是明信片上的常客,更是欧式“古典浪漫”的最佳代言。却不知,在中国也有着数量繁多的古堡,而国内古堡存量最大、分布最密集、品质最高的地区就在山西。
新开发的湘裕城堡9月27日才开始迎宾,我们来得正是时候,阳光灿烂,游人稀少。第一眼看到湘峪古堡时,很难不被它震撼到。湘峪古城堡始建于明万历年间,完成于1634年。古城墙体足有25米高,4米宽,据说原来有2000多米长,可以将整个村子严严实实地围住。如今虽然已有多处断残,但仍能感觉到它那铜墙铁壁的气势。
青砖砌墙,黄泥敷面,带着岁月沧桑的裂痕,透着厚重而远古的气息。除少量近年新建的民居外,城中建筑大多建于明末,这些民居以三到四层建筑为多,古朴雅致,端庄气派。穿行于窄窄的小巷中,有一种鳞次栉比的味道。
(五)运城一日,跨越千年
运城盐湖位于山西晋南盆地,形成于新生纪第四代,由于山出海走,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于此,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,形成了天然的盐湖。是山西最大的湖泊,有中国死海之称,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。此地古代为解县和解州之地,故又名解池,也称“河东盐池”。只是如今,盐湖还是那盐湖,风景却不是想象中的风景。
解(hài)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,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。北靠盐池,面对中条。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(589年),宋、明时曾扩建和重修,清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毁于火,经十余年始修复。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,共有房舍200多间,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,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,被誉为“关庙之祖”、“武庙之冠”。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“义炳乾坤”、乾隆钦定“神勇”、咸丰御书“万世人极”、慈禧太后亲书“威灵震叠”等匾额,代表建筑是“春秋楼”。
普救寺地处晋、秦、豫三省交汇处黄河金三角,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观光和爱情圣地。唐朝贞元年间公元678年,朝廷已故相国的夫人携女儿崔莺莺、丫鬟红娘及其他侍从奴婢前往普救寺,为已故相国做道场。老夫人率一干家人来到普救寺后,被法本方丈安排在西厢歇息。无巧不成书,受朋友之托、前往普救寺为法本方丈送书稿的张生也随后抵达,被方丈安排在御书楼,潜心攻读诗书,以备进京赶考。一日夜晚普救寺遭匪兵包围,相国夫人一家人危在旦夕,危机关头,被同住在寺的洛阳书生张生相救,算是避免了一场危机和灾难。崔莺莺受张生搭救大难不死,在心里萌生了感激,加之张生仪表不凡,莺莺心生爱慕。只是碍于少女的矜持,不敢表白。红娘自幼卖身进入相府,十三年来侍奉小姐形同姐妹,小姐的心思自然逃不过红娘的眼睛。为促成一段美好姻缘,红娘暗中牵线,为小姐和张生传情达意,自此有了流传千古的【西厢记】,也成就了千年古刹——普救寺。
鹳雀楼,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,是中国四大名楼中唯一一座位于黄河沿岸的楼。九曲黄河与滚滚长江有着不同的性格,代表着中华文明南北两类不同的风格,鹳雀楼自然也与江南三大名楼风格迥异。
鹳雀楼,古名鹳鹊楼,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,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。《蒲州府志》记载:“(鹳雀楼)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,时有鹳雀栖其上,遂名。”楼原系北周(公元557—581)大将军宇文护(鲜卑族)镇河外之地,筑为层楼。千百年来,鹳雀楼一直是供游人登高远望山河,放歌抒发情怀的游览胜地,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,激励着炎黄子孙的振兴之志。鹳雀楼经历了唐、宋两朝,可惜被元初的一场战火烧毁了,后来又由于黄河泛滥,淹没了遗址,使数百年来无数观光的游人只能望河兴叹,空留下无尽的遗憾。
现在巍然屹立在黄河之畔的鹳雀楼其实是一座现代人的建筑,一九九七年开始建设,建成于二〇〇二年。新建的名楼虽然艳丽照人,可是过多的现代理念和建筑材料却使之失去了古楼原有的韵味,无论是光洁的花岗岩,豪华地电梯,还是坚固的混凝土,都让仰慕而至的人们怅然若失,远远不如那个黄河落日余辉抚摸下的三层小楼可供人瞻仰。
说起鹳雀楼,盛唐诗人王之涣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,鹳雀楼,作为一座普通的三层楼阁,若无王之涣那首千古绝句,估计当初倒了便也就倒了吧。可以说,正是有了王之涣,鹳雀楼才能跻身我国古代四大名楼,与武昌黄鹤楼、洞庭岳阳楼、南昌滕王阁相媲美。诗因楼起,楼以诗名。一首千古不朽的绝唱诞生了,一座千年不朽的名楼产生了。岁月可以沧桑古老的建筑,却永远无法沧桑精妙的文字。王之涣的出现,无疑是于鹳雀楼百年修来的缘分。
山西之行,虽仍遗憾未见到仰慕已久的平遥古城、乔家大院……然晋东南所见到的大院、古堡、民居、寺庙、村落……展现出的美丽,已足以将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风景,深深浅浅的涂抹在行走的记忆里。喜欢行走,脚下的路是沿途的风景,是绵延不断的旅途。喜欢于不惊不扰间,慢慢,将山水的清欢,嵌于眉间。喜欢寻找这样的风景,让心灵回归自然与宁静。人说山西好风光,这个长假,我在这里,你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