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展是硬道理———我县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侧记
阅读:1383次2015-10-28
本报记者孙泰雁
2010年,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,同时,被省委、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;2011年,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。
几年来,我县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要求,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,以“科技引领转型、创新驱动发展”为引擎,推动科技与农民的对接、与经济的结合、与企业的融合、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,有力推动了全县科技成果转化,从而促进了全县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的稳步、健康发展。
在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中,县委、政府始终把“发展是硬道理”作为第一要务,千方百计稳增长,经济发展稳中有进。始终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,通过加强经济运行调度、精简手续审批流程、强化包项服务机制,实施促增15条等一系列措施,全力以赴帮扶企业发展,先后为14户重点企业派驻45名专业技术服务人员,为21个重点项目提供11.8亿元融资支持,保证了55个重点项目建设用地,企业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。2014年,全县主要指标增幅跻身全市上游水平。生产总值完成73亿元,增长9.3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.5亿元,增长14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.3亿元,增长22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,增长3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.6亿元,增长13%;外贸出口总额完成3504万美元,增长23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7元,增长12%;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20元,增长9%。由此,我县荣获全省“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”荣誉称号。
矢志不移优结构,产业升级实现提速增效。
我县通过增加有效投资,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。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超过50%,经济发展更具活力。农业产业加速提效,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。组建金谷现代农业投资公司,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。国家级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建设工作成效明显,获得农业部工作绩效评价中部省份第一、全国第六的好成绩。2014年,全县新发展设施蔬菜、干鲜果、苗木花卉各1万亩,总面积分别达到10.4万亩、30.7万亩和12万亩。新改建10个标准化养殖园区,畜产品综合产量达到28.9万吨。累计发展龙头企业48家,合作社725个,家庭农场234个。14户龙头企业入驻淘宝晋中馆,禅坊农业合作社、衡荣科技开启社区直供模式;海宏牧业在一线城市专柜销售。农产品附加值成倍增加,全县农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7%,完成36.6亿元,带动全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40%,人均达到8357元。工业经济进一步提速升级。恒达精密铸造项目序时推进,集团产值突破20亿元;玛钢铸造产业振兴计划深入实施,研发展示交易中心主体完工,12个重点升级项目完成投资3.8亿元,建成22条自动化生产线,行业产值超30亿元,税收达1.2亿元,工业增加值增长10%。医药产业强势发展,行业税收增长50%以上,广誉远、中远威跻身全省药企20强;水秀新型产业园区盛德有色金属、三晋碳素当年开工、当年建成,成为园区新亮点。四大工业园区完成投资20亿元,实现产值54亿元,上缴税收1.36亿元,支撑作用更加凸显。旅游品牌持续打响,成功举办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,乡村旅游成为全省典型代表,倾力打造的“一线六乡旅游点”初具规模,北汪乡成为全省“休闲旅游度假区”,“万人徒步凤凰山”、“千人骑游金太谷”等生态养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受到省城媒体和市民青睐,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300万人次。
统筹城乡提品质,城镇化建设坚实有力。
2015年,总投资180亿元的31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3亿元,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,达到52.6%;城南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扎实推进;古城保护工作有序开展;鼓楼北中轴线、天后宫等恢复工程进展顺利;北部新城凤仪街建成通车;大西高铁站前广场投入使用;滨河公园北路通行南岸景观及道路工程雏形初现,引进东方园林、森禾种业两大国内知名园林景观绿化公司,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、中国雕塑院等国内知名设计团队,对孟母文化园、金谷南广场及鼓楼中轴线工程等重大市政项目进行精心设计,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。城乡规划不断完善,城区控规覆盖率达35%,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。胡村镇产城一体加速推进,入选国家级重点镇;范村镇农旅相融步伐加快;水秀乡北郭村成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,32个中心村建设稳步实施;侯城村、三台村入选全省最美乡村;范家庄、枣涧村成为市级生态村,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明显。深入开展“两违”行为专项整治,实施“美丽太谷·清洁城乡”环境综合整治行动,古城大街、汽修市场等10处重点地段脏乱现象得到初步整治。深入实施环保综合治理工程,六大减排任务超额完成,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完成南山二期生态恢复工程,全年完成造林5.44万亩,林木绿化率、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4%和22.1%,成为省级林业生态县。
全心全意惠民生,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。
2014年,全县民生支出11.5亿元,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5.5%;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,新增就业2510人,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%以内。为2.49万人发放各类保险3.52亿元,社会救济达到2万人次;创建18个健康村,完成700户农村危房改造;解决3100人饮用水安全;8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;959名山区特困群众迁入新居;解决546户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,为1162户城市低保户发放116万元廉租住房补贴;顺利通过“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”验收,3所幼儿园完成改扩建,职中实训中心投入使用,太谷二中与同济大学实施“苗圃计划”,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特色更加鲜明;73项先进技术得到应用推广;省级科技企业达到4户;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;原创电影《警界无声》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播;收录244首太谷秧歌名曲的文化作品—《凝固的乡音》出版发行;历时7年编撰的新版太谷县志出版;牛黄安宫丸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孟母文化节、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成为特色文化品牌。
持之以恒转作风,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。
全县上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“约法三章”以及作风建设新常态各项要求,全年“三公”经费支出缩减36%,公务接待费减少33%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,严格落实“两个责任”,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32项“四风”突出问题。全面加强行政监督、审计监督、法律监督,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,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晒出三项涉企行政权力清单,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