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最后一战》获赞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高度融合
阅读:1149次2015-11-03
《最后一战》出品人兼艺术指导-强视传媒董事长游建鸣
近日,由光明日报社、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电视剧《最后一战》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。与会专家在发言中称,《最后一战》中“历史真实和艺术需求的平衡”、“人物塑造和传奇性的融合”这两方面特质让人印象深刻。而据出品方介绍,为了高度还原历史的真实,他们一共制作了7架1:1的飞机。
《最后一战》编剧刘晓波
为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树立新典范
由强视传媒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《最后一战》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,该片以1945年春天中日之间湘西会战为背景,全景式再现了抗战时期的湘西会战、决战芷江的真实历史故事,从空中到地面,多层次的展现了战争的宏大场面,这是中日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完胜的一场战役。据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项目部责任编辑谭洁介绍,自开播以来,该剧收视成绩名列前茅,观众口碑良好。
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在致辞中表示,“抗战题材”是中国观众十分喜欢的影视剧类型,通过艺术再现中华民族的那段屈辱史和解放史,对于今天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十分重要。《最后一战》以客观的历史呈现、精良的制作水平为观众塑造了革命先辈的鲜活形象,为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树立了新的典范。
作为该剧出品方,强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建鸣、强视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韩非与报告文学《最后一战》作者曾凡华、总策划谭伟平、编剧刘晓波等主创人员认真听取了专家研讨。游建鸣介绍称,该剧的最大特点是尽力还原历史的相对真实,为此片方共做了1:1的飞机7架,现在还留了2架送给了芷江纪念馆。“制作上我们也舍得花钱,包括子弹都打了700万发,子弹是5块钱一发。在演员造型这块,比如说高云翔饰演的张怀滨的发型,他是在美国留过洋的,这个造型就是在当年中美空军混合团的珍贵照片中找到的”。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、著名影视文艺评论家仲呈祥
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高度融合
研讨会上,与会专家们高度评价了这部作品,认为该剧在选题上具有勇气胆识,让历史说话,用事实发言,既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,也凸显了对于历史的尊重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也直指《最后一战》“历史真实和艺术需求的平衡”、“人物塑造和传奇性的融合”这两方面特质让人印象深刻。仲呈祥还称,故事画外音的应用非常成功,“一个作用是推进剧情,第二个作用就是刻划人物,特别是挖掘人物的心理。另外,画外音还能够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”。
《文艺报》艺术部主任高小立在发言中称,《最后一战》是对历史的交代,对历史观的厘清,这是这部剧的重大意义所在。“《最后一战》探索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,它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高度融合。这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杂融剧,将战争剧、青春剧等几个类型融合,将恩怨情仇、谍战都有机融合到了抗日战争最后的一场会战、湘西会战的故事中。它呈现的是一部由点状的故事、现状的叙事线索、网状的人物关系,结构而成的抗战大戏。”(文/唐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