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二五”期间山西畜牧业产值增长48
阅读:1497次2015-11-01
人民网晋中10月30日电 29日上午,山西“全省第四次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”在晋中召开。会议总结回顾了“十二五”以来山西畜牧业的发展方向,全面部署“十三五”时期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。
会议指出,“十二五”时期,山西奋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和畜牧产业翻番工程,加快发展规模健康养殖,积极开展畜牧招商引资,大力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,全省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。
畜牧业产出快速增长。预计2015年底,生猪、肉鸡、肉牛、肉羊出栏量和奶牛存栏量分别可达1854万头、2.7亿只、150万头、1525万只和45万头,分别比2010年增长51%、163%、23%、80%和16%。与“十一五”末相比,全省蛋鸡存栏居全国第7位,前移2位;肉鸡出栏居全国第18位,前移4位;羊出栏第10位,前移3位;奶牛存栏第9位,前移2位。肉、蛋、奶产量分别可达230万吨、130万吨、128万吨,比“十一五”末分别增长72%、51%和25%。晋中畜产品综合产量达到100万吨,位居全省第1位。
畜牧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。大型龙头企业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、家庭畜牧场、规模养殖场(户)等养殖主体加快发展,累计达到2.5万个,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68%。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,先后对350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挂牌建设,全省50%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现了标准化养殖。科技攻关和推广取得实效,成功培育出“岢岚绒山羊”、“晋汾白猪”两个优质品种,奶牛单产水平从4.5吨提高到近5吨,肉羊繁殖率从一胎一羔、一年一胎提高到一胎双羔、两年三胎,能繁母猪单产从一胎14头提高到17头,畜禽单产水平大幅提高。
畜牧业产业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坚持“筑巢引凤”,连续四年举办畜牧招商引资活动,成功签约195个畜牧项目,招商引资额达到491亿元,其中上亿元的项目达到88个。坚持“龙头带动”,着力做大做强省内畜牧龙头企业,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达到11家,省级畜牧龙头企业达到116家;全省畜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772亿元,比“十一五”末增长272%,占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56%,比2010年增长16个百分点;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畜牧企业达到39家,增加了29家,超过20亿元的企业由1家增加到3家。平遥牛肉、六味斋等5家畜牧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。
畜牧业质量安全持续稳定。认真落实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”和“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”的要求,制定出台了《山西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》,严格落实防控和监管责任制,全面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,深入开展以打击违法添加“瘦肉精”、“三聚氰胺”为主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,5年来全省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。
畜牧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。克服了市场波动和各种突发事件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,十二五期间,头、只均效益生猪达到230元,蛋鸡达到25元,肉鸡达到2.8元,肉牛达到2200元,肉羊达到280元,奶牛达到3100元。全省畜牧业产值可达370元,比“十一五”末增长48%;农民人均牧业可支配收入可达800元,比“十一五”末增加414元。
展望“十三五”,山西畜牧业发展目标,到2020年,山西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640万吨以上,年均增长6%以上;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%;农民人均牧业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元,达到1300元,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达到11%;建设10万个家庭畜(牧)场,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%以上,畜牧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;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%以上,科技支撑作用明显提升;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再利用,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;质量安全基础更加扎实,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。在此基础上,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,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。
(王建 通讯员 江居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