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气荡塞上:追记党的十八大代表李培斌
阅读:1289次2015-11-02
山西日报 编者按
10月15日,因连续加班加点积劳成疾,党的十八大代表、阳高县信访中心主任、龙泉司法所所长李培斌,在参加大同市司法所长培训期间,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。参加工作30年来,李培斌扎根基层司法战线,在人民调解、安置帮教、社区矫正、法制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获得一系列荣誉。他以突出的业绩和辛勤的奉献,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,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“三严三实”树立了标杆。连日来,省委书记王儒林、省长李小鹏、司法部部长吴爱英等领导都作出批示指示,要求大力学习弘扬李培斌对党忠诚、爱岗敬业、情系群众、正派清廉的崇高品格,进一步增强全省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,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,为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节令已至深秋,对于雁门关外,寒意总是来得有些早。
10月15日,因连续加班加点积劳成疾,党的十八大代表、阳高县信访中心主任、龙泉司法所所长李培斌,在参加大同市司法所长培训期间,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。
“这么好的人,咋说没就没了?”
“他还有没交代的孩子,还有等着他的一大堆工作。”
惊诧,惋惜……50岁的他,单位的擎旗人,同事的主心骨,群众的好靠山,家庭的顶梁柱,孰料英年早逝。
不,他没有走。忠诚与信仰织就的亮色,无私与奉献书写的正气,精神与业绩汇集的追思,宛在人间。
永远忙碌的“李司法”
熟识的人都说:“培斌呀,他太苦太累了!”
同事亲友的回忆,为我们再现了他逝世前几天的情形:
10月12日,周一,上午接访,下午调解,回家匆匆吃饭后,晚8:00赶到县火车站,解决群体矛盾,直到凌晨2:00多回家,一夜未能入眠。
13日,上午接访,下午3:00开始调解一起家庭纠纷引发的财产纠纷案件。依法依理剖析,耐心说服教育,一直到晚上7:30,调解圆满完成。
14日,早上安排好单位工作,10:00从县城坐大巴进市参加市司法局举办的司法所长培训,中午抵达,一下午听取培训讲座,晚10:00休息。
15日早,6:00起床,洗漱后坐在宾馆床上刮胡子时,和一起参加培训的友宰司法所所长梁龙说:“今天咱们早点起。”话音刚落,一头栽到床下。梁龙和闻讯赶来的几个人忙乱呼喊、搀扶、找药、拨电话,120很快赶到,抢救后宣告不治……
在大家的印象里,李培斌身材高大,嗓音洪亮,根本不像有病之人。但实际上,早在十多年前,他就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,一直带病工作。即使2011年胆结石手术住院期间,仍未完全放下工作,出院第二天,就忍痛赶到了调解现场。
乡镇司法所处在基层一线,担负着人民调解、安置帮教、社区矫正、法制宣传等多项工作的最终落实。龙泉镇是阳高县城所在地,人口集聚、矛盾多发、信访量大。经济纠纷、社会矛盾、家长里短,林林总总,吃了亏、受了气,总要找个说理的地方。从任司法所长那天起,李培斌的工作一直如绷紧的发条。特别是2013年任县信访中心主任后,全县信访维稳的担子也压在了他的肩上。
龙泉司法所窗台上,一本2015年《信访案件记录》,客观地记录了他的日常工作。让我们随机选取几份:
6月9日,王某反映:村北土地被征用,对补偿标准持有疑义。处理结果:详细解释了实际情况和补偿标准。被接待人评价:接待热情,办事诚心。
7月25日,吕某反映:其子在外打工,患尿毒症,已婚,俩子,住房困难,申请廉租房。处理结果:非农户不享受廉租房政策,协商由镇里维修现住房。被接待人评价:救济到位。
8月29日,赵某反映:黑水河水涨淹没农田40亩,并沉积大量泥沙。处理结果:镇里已准备十多辆推土车,近期将地里泥沙清走。被接待人评价:处理适当、及时。
9月15日,马某反映:借李某现金,归还利息时发生纠纷。处理结果:协调一次性归还12万元。被接待人评价:处理满意。
多年来,化解矛盾纠纷就是他的生命组成。老百姓那一句句“热情、到位、及时、满意”的背后,是他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勤勉工作,是他青春的付出和病患的加重。人们都说:“有事情、找培斌。”“李司法”是群众送给他最亲切的称号。
虽然早就带个“长”字,但实际上,除了徒弟兼内勤小鲁外,所里并无更多力量,大量的工作都需要他亲自做。小鲁说,百姓没有上下班概念、发生纠纷没有节假日,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,只要百姓有需求,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。
全天候工作,怎么能不苦不累?
法可树正,正能压邪
基层司法工作,面对的是大量的棘手问题和突发事件,这些事件往往成因错综复杂,形式各不相同,诉求千奇百怪,处理起来十分复杂。
干部介入时,自身的做派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事情的走向。如果干部缺乏正气、丧威失信,肯定难以服众,只能使结果更加复杂。
培斌具备的,正是一身正气。
1999年,还是在任马家皂司法所所长的时候,某村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闹得寻死觅活,跳井上吊,媳妇回到娘家一顿哭诉,惊动了兄弟叔伯,一时吆三喝五打上门来。在农村,宗亲观念引发的复仇心理,往往最容易激发人性中的血性和野蛮。宗族争斗,轻则打门坏窗,重则流血伤人,其中的惊心动魄、血雨腥风,有时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。
当天,打上门的娘家人来势汹汹,为首的,正是一条远近闻名的“好汉”。看见闻讯赶来的培斌堵在面前,他晃着刀子恶狠狠地说:“不关你事趁早滚开,今天不见点血誓不罢休。”
培斌面无惧色、毫不退让,他厉声说:“想清楚,今天你把我打死,我是烈士,打不死我,我就不会让开!”
大义凛然,声震屋瓦,犹如坂坡断喝,惊得对方偃旗息鼓,败下阵来。
培斌抓住机会,和村干部把当事几方叫到一起,细说法理,陈以利害。最终夫妻低头认错,“好汉”抱惭而去,一场械斗就此化解。
龙泉镇景家庙曾经是远近闻名的“问题村”,这里的人性格豪侠,争强好胜,一言不合,马上动手,干部们说起来都十分头疼。
培斌任龙泉司法所所长后,蹲点帮扶景家庙的任务自然落在他头上。他定期进村入户,熟悉村情,了解矛盾,然后请来县公检法的同志现场解决纠纷,耐心细致地化解了大量矛盾。
2008年,因为修河坝需要占用河滩地,部分在河滩上开荒种地的村民不同意,拦住施工队,双方长时间对峙,殴斗一触即发,防洪水利工程无法开工。培斌得悉赶到现场后,多方做工作,及时制止了事态的恶化,并最终说服了村民同意修河坝。
村党支部书记荆虎说,作为下乡蹲点干部,培斌着眼长远,认真关心村里的“两委”建设,开展普法教育,还帮助村里新打了几眼机井,扩大了水浇地面积,将全村的地下水管全部换成新的,避免了村民因为吃水闹意见,使景家庙的村风村貌大为改观。
法能树正,正能压邪。培斌坚信这一点。
培斌是阳高县古城镇赵石庄村人,出身农民家庭。职业农中毕业后,先在友宰镇干了一段农技员。进入司法战线后,面对自己法律知识的欠缺,他认真钻研法律知识,并报考了东北大学法律系函授学习,逐步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业务娴熟的司法工作者,成为同事眼中的“活字典”。
多年共事的县政法委副书记陶春燕说:“外表粗犷的培斌,脑子咋就装了那么多法律知识。不管遇到多复杂难缠的事,他总能解疑释惑加指路,三锤两斧搞清楚,让群众少跑了很多冤枉路。”
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一直是社会管理的难点,也是培斌工作的重点之一。对管教对象,他既严格要求,又热心关怀,帮助他们解决生计和发展问题。根据多年安置帮教经验,他积极向县政法委和司法局建议,建立一个上档次的安置帮教基地,对全县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集中教育、培训和安置。目前,阳高县已选定县良种场作为帮教基地,相关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。
30年来,培斌以法律为武器,先后成功调解了数以千计的民间纠纷,制止了上百次群体性械斗,使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,30多位遭受遗弃的老人安度晩年,16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,40名刑释解教人员、22名社区矫正人员痛改前非……
心里装着百姓事
培斌199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但从参加工作那天起,他就把“跟党走、为人民”作为价值追求。
对奸邪不公,他嫉恶如仇。对老百姓,却有着不一样的铁血柔情。他常说:“咱的父母就是扛弯弯钩(锄头)的,不能因为吃了几天公家饭,就看不起老百姓。”
今年79岁的袁桂如是龙泉镇富贵村一位苦命的老人,精明强干的她却遭遇了世间少有的不幸,几年间,丈夫子女因病因残接连去世,媳妇无奈远嫁,抛下5岁的孙女和3岁的孙子。老人的生活,如惊涛骇浪中的扁舟,面临着难以冲破的绝境。
培斌了解老人情况后,从此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,他帮助老人申请了多项救助政策,叮嘱村干部多关心老人的生活,并隔三差五到老人家里看望,看看缸里有没有米,灶前有没有柴,逢年过节还送来衣物。
现在,老人孙女已经成家,孙子外出学习厨师,逐渐自立,老人也慢慢走出悲痛。她经常对左邻右舍说:“我失去了亲儿子,却有了培斌这个好儿子。”
今年八月十五前,培斌再次登门看望老人,并掏出100元钱。老人知道培斌掏的是自己的工资,十分过意不去,一再推让。培斌说:“大娘,拿着吧!您老的情况我知道。”
记得今年夏天,老人突然心有所想,问:“培斌,有一天我过世了,你咋对待我呀?”
培斌说:“您老过世了,我会给您老送花圈。”
没想到,先走的,却是培斌。
当培斌去世的消息传回村里,老人几夜未眠,数次哽咽,始终不能相信这是事实。她几次打问培斌人在哪里,何处安葬,她要送培斌最后一程。
这么多年来,培斌总是用脚丈量民情,用心体察民意,哪里有纠纷,哪里有矛盾,都要做到心中有数,随时随地开展工作。对待群众的事,他没有分内分外之分,辖区的事尽职尽责,辖区外的同样有求必应。
2014年夏天,龙泉司法所对面的一个小区两个多月没有看门房的,存在安全隐患,住户十分心焦。培斌了解后,马上四处打听,给小区联系了一位看门人,既解决了小区的问题,还为看门人谋了一份“营生”,可谓一举两得。
培斌言语爽朗,待人和气,眼睛明澈,乐观向上,走到哪里都能给人正能量。对待同事朋友,他友善平和,对待来访群众,同样和风细雨。这种和气,是对自己的职责要求,更是爱民之情的真实流露。
这么多年来,他始终把“接待要热心、询问要细心、解答要耐心、办事要诚心。对办事(来访)者,来有应声、笑脸相迎,走有送声、满意顺心”作为不变的承诺,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分忧解愁。
他任信访中心主任后,小鲁一般上午负责司法所接待工作。小鲁说:“师傅不止一次交待我,来司法所找咱的人,不是背着气,就是带着怨,不管身份高与低,都要热情接待,让他们带气而来,带笑而去。”
看着师傅坐过的椅子,写下的记录,小鲁连连叹息,数度哽咽。
荣誉是块试金石
工作中的培斌,十分善于钻研创新,他根据多年司法调解实践,结合基层实际,归纳出“以情感染、以柔克刚、先守后攻、正义震慑、亲情促动、群众抨击、稳定大局、感化教育、诚信担保、类同案代推教育”的“人民调解10法”。现在,“人民调解10法”已成为大同市人民调解教材,并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推广。
历年来,培斌先后荣获阳高县首届道德模范、大同市首届道德模范、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、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模范司法所长、2012年央视法治人物“年度特别贡献奖”。2012年5月,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,成为我省司法战线唯一一名十八大代表。他的各项荣誉证书,加起来有满满三纸箱,可谓荣誉等身。
在外人眼里,培斌是个有能耐的人,大情小事没有摆不平的。这样的人,按理说经营自己的日子也不在话下。但事实上,培斌却一直清贫甚至困顿,他给许多信访人处理了难题,落实了工作,而自己的妻子多年来一直到处打临工,挣着微薄的收入。参加工作以来,他至少赁了八次房,老婆孩子跟他受了不少罪。直到3年前,他才在城边买了一块地基,盖起了3间自家的小平房。
县文联主席余跃海曾任乡镇纪检书记,与培斌经常一起下乡,感情甚笃,也一直十分崇拜培斌。有一次,当他到培斌家里时,却十分惊讶,只见租住的屋子昏暗狭小,几根柱子顶住快要蹋下的顶棚。此情此景,让余跃海难以平静,也更加崇敬培斌。
按说,作为乡干部,常年赁房住,向乡里申请一间临时住房,并不在情理之外,也很容易解决。但培斌走到哪里都十分“拿心”,从不愿意给组织和别人添任何麻烦。
培斌从不铺张浪费,工作始终能省则省,坚持少花钱、多办事,他还经常要求身边的同志严于律己,不要胡支乱花、贪图享受。
当选十八大代表并兼县信访中心主任后,省司法厅考虑他工作更加繁忙,给司法所配了一辆朗逸轿车。但他除了下乡、开会走远路外,很少使用,多数时候还是骑着那辆摩托车。这里面,有低调的考虑,更主要的是为了节省费用。
有人说:“培斌,工作了大半辈子,做了那么多贡献,到现在不过是个副科,你哪来那么大的工作热情?”
也有人说:“培斌,你当十八大代表进人民大会堂,县委书记也没你光彩,咋还这么谦虚。”
对此,培斌总是一笑而过。他说:“我出身遭逢了好父母,上班遭逢了好领导,成家遭逢了好老婆,我很幸运,也很知足。”
培斌十分珍惜荣誉,他把各种证书、奖牌擦拭得干干净净,整理得整整齐齐,放在一起。那是他人生付出与收获的见证,是始终砥砺他坚守本色的信条。
培斌逝世后,他的可贵业绩和伟大精神感染着相识和不相识的人,牵动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,中央、省、市媒体记者专程前来采访报道,许多人自发拿起笔,撰写各种纪念文章,表达对培斌的崇敬之情。
痛失挚友的余跃海,难过得几天吃不下饭。他含泪写下一首《活出个精彩》,长歌当哭,作为对培斌最好的送别:
知道你的人都说你不赖,了解你的人都说你实在,坦荡无私,真诚正派,你的美德印在人们心海。
受你帮助的人你都说再来,靠你扶持的人你都说应该,对党忠诚,鞠躬尽瘁,你的生命短暂却精彩……
山西日报 记者 贺锴 本报通讯员 李中华 史 亮